设施农业促振兴|搭好“产业棚” 做大“菜文章”

在铁岭县新台子镇诸民屯村的爱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,放眼望去,这里接连坐落着一个又一个温室大棚,连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近年来,爱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瞄准“菜篮子”,种好“菜园子”,通过规模化种植、标准化生产、区域化布局,搭乘乡村振兴“快车”,把一畦畦的新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益,也蹚出一条蔬菜产业提档升级之路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拓宽市场销路

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发展

早上7点还不到,种植户姜德亮就在紫苏叶大棚里忙着称重、包装,而停在大棚门口汽车的后备厢里,近百斤的紫苏叶已摆放得整整齐齐。“今天起得有点晚了,这车紫苏叶,要赶在中午前运到沈阳的两家市场。”姜德亮一边说着,一边麻利地上车、启动,拉着一车紫苏叶驶往沈阳。

“用不了2个小时就能到,今晚这些紫苏叶就会出现在沈阳市民的餐桌上。”合作社理事长丁爱民看着远去的汽车说道,每到收购季,这都是常见的场面。

自2012年合作社成立以来,通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形式,实行订单化种植,为蔬菜种植户提供种有技术指导、销有畅通渠道的保证,让社员们每年在春耕时心里有了底。“我们现在只要把自家种的蔬菜采摘完装好筐,摆放到大棚门口,就会有收购商上门统一拉走,还都立即结付,一点不差钱。”谈及这些变化,合作社副理事长刘青春兴奋地说道。

蔬菜种植业一直是新台子镇的支柱产业之一,虽然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,但此前由于村民多是“单打独斗”,种植标准难以统一,种出的蔬菜品质也都参差不齐。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大市场,提高种植效益,成为了镇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农业项目见效慢,就需要有情怀、有技术的种植大户来当“领头羊”,而丁爱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示范户,正是不二人选。

春寒料峭,大地还未完全褪去冬装,迈进西红柿大棚,大棚内温暖如春。只见才定植完十几天的春茬西红柿秧苗,覆盖着黑色膜布,在阳光和水的滋润下静待开花结果。虽然秧苗还只到丁爱民的小腿高,但即将结出的西红柿却早已有了“下家”。正是有了产销服务的保障,村民的种植热情也都调动了起来。“在合作社的带动下,新台子镇周边3个村和腰堡镇腰堡村村民都参与到蔬菜产业化经营,现在合作社共有社员105户,大棚232栋,主要以种植西红柿、黄瓜和紫苏叶为主。”丁爱民告诉记者,如今,爱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是铁岭县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,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“聚宝盆”,它还带动了周边100多名村民就业,成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强劲“引擎”。

注重品质打造

推动传统农业升级提档

“2月14日,西红柿秧苗整枝、剪侧枝……”在西红柿种植大棚里,丁爱民刚结束手里的活,就认真地在大棚管理档案上记录下今天西红柿的生长情况。小小档案本上,从西红柿前期土壤深翻、定植播种、施肥浇水、病虫害防治以及果实成熟采摘,不仅从种到收的日期明确,甚至投入农药和肥料的名称、来源、用量以及停用日期等生产关键信息都记录在册,并且每一项实际操作都带有签名。像这样的田间档案,爱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32个大棚,每个大棚都有一本。

“只要查一查田间档案,生产过程一目了然,甚至出现问题,也能一查到底。”刘青春说,为转变蔬菜生产方式,合作社与铁岭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立合作。在农技专家们的支持和引导下,社员们由单纯追求产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,通过科技培训等方式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,让蔬菜质量得到根本保证。

合作社始终把蔬菜品质看作站稳市场的“金字招牌”。为确保“从地头到餐桌”的安全,合作社严把蔬菜农药使用、收购检测、分级包装等关口,铁岭县绿色食品生产办公室配有农药残留物自检系统,会对合作社蔬菜进行采样检测,还定期把抽样送至辽宁省农科院,确保质量过关再投放市场,真正让消费者买得放心、吃得舒心。“去年一年,县里对我们的柿子抽样近百次,检测显示全部合格。”丁爱民说。

种植西红柿需要轮作倒茬,否则秧苗会病虫害不断,这是棚户们都熟知的一个道理。可在爱民合作社种植西红柿不仅不需要倒茬,反而产量连创新高、口感越来越好。这背后离不开“军师”——辽宁省农科院蔬菜种植研究所的功劳。

为推动蔬菜产业长远发展,合作社全力做好“科技”文章。2019年,市政府与辽宁省农科院蔬菜种植研究所建立合作,院地“联姻”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。以合作社为依托,建设了铁岭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,种植高品质蔬菜,推广蔬菜管理新技术。

2019年,合作社大部分西红柿出现秧蔫情况,种了30多年大棚的丁爱民也是束手无策,不能眼瞅着辛苦和大家的期望付之东流,他拨通了省农科院蔬菜种植研究所副所长宋铁峰的电话。没想到村民们棘手的难题,经专家实地一看,竟是土地板结严重惹的祸。诸民屯村属于老棚户区,一代代棚户只知向土地要收益,却不知科学用地养地,造成了贫瘠之地。“只要用秸秆和白灰覆盖到土地里,再用膜布一闷,土地的营养全都上来了,从此以后也不用再倒茬了。”刘青春回忆起关键时刻的专家支招,充满感激。自此以后,每到大棚种植的关键期、生长期,在田间地头都少不了省农科院专家的身影,“解渴”的田间课堂更是随时随地在大棚里开讲。

从无到有、从有到多、从多到好,迎着春光,一望无际的蔬菜大棚里,承载的是棚户们新一年的希望。近年来,铁岭县始终以优质蔬菜示范基地为抓手,不断提升蔬菜生产能力,目前,全县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.5万亩,年产量达到9万吨,在朝着蔬菜种植“规范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”方向迈进的同时,也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。

铁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▏周梦彤 江鸿

编辑 ▏郎欣颖  责任编辑 ▏江鸿

关键词: 乡村振兴

编辑: MO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新闻

精彩推送